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07sh0

http://07sh0.kub2b.com/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落魄时送外卖,如今年赚千万!中国留学生在好莱坞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大家好,这是#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44篇文章。

最近看到一则硅谷公司的招聘信息格外有意思。

一家名叫Crazy Maple Studio(枫叶互动)的企业最近正以月薪2.5万到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招聘海外短剧创意经理、编剧等全职。

图片

图源:领英


这家公司或许鲜为人知,但它旗下的短剧App—ReelShort在北美红到发紫,登顶美国iOS娱乐榜,下载量超过TikTokNetflix,更有“日入上亿美金”的传闻。

ReelShort出圈让曾经被嘲“low到爆”“土到家”的中国短剧在北美掀起了文化逆袭,因此还造就了大批财富新贵。

近期,在多个平台疯传的美漂中国导演高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媒体称他为——「短剧出海的中国造浪人」。

高峰毕业于国内艺术学校美术专业,2020年初到美国时,连350美元的房租都交不起,不得不靠送外卖、修车维持生计。

然而去年,他制作了45部短剧,仅用20万美元成本拍摄的《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短短3个月跃升至北美短剧冠军,创下3500万美元票房奇迹。

靠“抄中国作业”,他实现年赚千万美金。

图片

在美国,就连名校科班生都难以在好莱坞立足。当下,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峰”却乘着短剧热度改变风向。

正如高峰所言,短剧被中国人做大做强后,中国留学生便有了出头之日。曾被认为「毕业即失业」的人文艺术专业留学生,也有了弯道超车的东风。

图片

图片
东方神秘力量,拯救好莱坞

2023年,美国十多万影视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长、薪酬差、AI威胁等问题掀起大规模罢工,直接让好莱坞几近瘫痪。

罢工期间,洛杉矶娱乐业就业人数锐减两三万。2024年上半年美国影视作品产量暴跌37%,损失约60亿美元。

即便后来罢工结束,影视行业仍是哀鸿遍野,无数人遭遇事业寒冬期,留学生也无辜躺枪,毕业即失业。

图片

眼瞅着走投无路,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短剧,却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

野蛮生长的中国短剧,在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甚至超过电影票房。

嗅到巨大商机,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大厂都忍不住加速将短剧推向欧美等地。

ReelShort是第一个将短剧带入北美市场的中国平台,《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是其成名作。

一炮而红后,诸如知名的DramaBox、GoodShorts等中国企业加速入局。

这里忍不住八卦一下,ReelShort背后一直有国内数字出版公司COL中文在线的身影,创始人和高管清一色清华毕业

COL身后又站着股东阅文集团。阅读集团的联席CEO又是网络文学奠基人、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创立者吴文辉,此大佬是北京大学毕业。

北美短剧的世界活像是一个巨大的Made in China,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图片

这波短剧热潮衍生出了剧本创作、演员、导演、摄影师、化妆师、后期编辑、市场推广等完整产业链,无数人从中获益。

现在越来越多美国职业演员躬身入局短剧,做起了霸总,上演灰姑娘逆袭、复仇反转、禁忌之恋、先婚后爱的玛丽苏式荒诞戏码。

刚开始,好莱坞演员瞧不上短剧,毕竟这些情节看上去太土太上不了台面,他们担心短剧会给自己的履历留下“污点”。

但在高薪诱惑下,不少人还是选择默默低头搞钱。

万万没想到,这些瞧不上的剧情,竟然比“正经作品”更受欢迎,参演的好莱坞演员们身价大涨。

现在美国三线演员出演短剧的日薪已从200美元暴涨至1500到2000美元。

比如曾在《神盾局特工》出演特工的迈克·琼斯日薪更是飙到了2500美元,是他在好莱坞当配角的7倍。

美国演员马克·赫尔曼在剧组里跑龙套多年,2023年好莱坞罢工,他连房租都付不起。

他后来参演多部短剧而走红,还喜提“短剧界的汤姆·克鲁斯”、“霸总专业户”的称号。

图片

当失业潮来袭,好莱坞大门紧闭,留学生也在短剧赛道杀出了一道血路。

去年,多部中国留学生自导自演的短剧涌现出来。

比如播放量破千万的《在美国给大小姐当陪读》就是全留学生班底

其导演Aces与制片人Isabel就读于美国爱默生学院,这是一所专注于写作、人文和传媒的文理学院。

去年春假,导演Aces发现身边做短剧的同学越来越多,电影科班出身的她就拉着朋友搞了起来,没想到还搞出了名堂。

除《在美国给大小姐当陪读》之外,《北美留子图鉴》、《新西兰留学公寓》、《下一站,悉尼》、《伦敦留学公寓》、《The CEO's Wife Is A Secret Boss?!》、纽约首部短剧《纽约继承者们》等都出自中国留学生之手

其中,《The CEO's Wife Is A Secret Boss?!》50%的成员都来自伦敦电影学院

讲述英国留子生活的短剧《伦敦留学公寓》播放量过亿,其导演潘庚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

因为在英国学表演的中国学生很少见,为了选角,潘庚甚至跑到饭店、中国超市、学校门口去堵人,一度被当作骗子。

图片

中国留学生进军短剧,除了撸起袖子当导演、制片人或是做编剧,还有很多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人会成立工作室。

他们深谙内容和营销,自行承接短剧制作并挖掘人才,有一套完整商业链。

过去好莱坞美国人掌握话语权但在短剧这片蓝海里,从创意到拍摄再到制作全方位被中国人主导着,颇有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中式商战思维。

图片
(图注:部分短剧出海平台及其公司)

图片
北美短剧圈,顶级名校留学生遍地开花

中国短剧出海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亚、日韩、中东四大市场,其中美国是头牌,用户规模大,付费能力强,爆款短剧回报率高,是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短剧自习室的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6月,美国市场的短剧APP收入高居全球第一,总值超9000万美元,市场占比高达53.5%。

图片

美国本身又是全球影视行业的中心,基建发达,资源集中。

中国短剧出海从2023年野蛮生产到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的「美国留子」,一步步从质疑短剧、理解短剧,进化到如今纷纷成为短剧圈的一员。

好莱坞的所在地洛杉矶,每个月平均有100部中国短剧在开拍,过去一年几乎所有摄影、灯光、道具等相关的留学生都进入了短剧行业。

北美短剧圈的留学生,大多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艺术学院、美国电影学院等顶级影视院校,后者和国内短剧选角集中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一样。

初期爆火短剧《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面生活》,背后制片人就是毕业于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的中国女孩,有网友称她是「短剧领域的普罗米修斯」

图片
(图源|小红书@本来堂)

南加大是好莱坞的后花园,美国第一所提供电影艺术学士学位的大学,其电影艺术学院全美第一,影视、动画、游戏设计是王牌,造就了不少电影界奇才。

著名校友包括《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辛德勒名单》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经典影史里都藏着南加大校友的身影。

该校也是非常懂得「跟风」。

ntent="t" style="color:rgb(63, 63, 63);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outline:0px">比如将电影学院与马歇尔商学院结合,开办电影艺术商业学位,培养娱乐产业的领袖;

ntent="t" style="color:rgb(63, 63, 63);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outline:0px">

ntent="t" style="color:rgb(63, 63, 63);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outline:0px">2023年又豪掷1千万美金建了生成式AI与社会中心,云集CS、电影、媒体等领域专家,让学生接触最新AI技术,为就业做准备。


众多热播短剧背后都有南加大校友的手笔,它俨然是北美短剧产业的黄埔军校。

据一位毕业于南加大表演专业的美国演员称,他参与的每部短剧至少有一位南加大毕业生。

星二代和富二代扎堆的纽约大学也是影视人才储备地。它的帝势艺术学院设有电影、电视、设计、舞蹈等科系,其中电影全美第二,与南加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合称美国三大最佳电影学院

它是培养奥斯卡奖得主最多的院校(共19名)。

知名的导演有李安、好莱坞导演之父马丁·斯科西斯、《哈利·波特》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伍迪·艾伦等。

纽大留学生也是北美短剧届的常客,比如小红书上的@要吃果冻吗,毕业后就在洛杉矶短剧剧组做起了造型师、演员和亲密戏指导员。

图片
(图源|小红书@要吃果冻吗)

除了南加大、纽大这类顶尖综合性大学盛产短剧人,艺术院校毕业生进入短剧圈也算是当下最对口的。

加州艺术学院已有110多年历史,是美国西海岸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艺术校,被誉为迪士尼“种子工厂”,其创始人就是迪士尼开山鼻祖华特·迪士尼

它电影学院下的动画专业常年霸榜全美第一,输送了大量好莱坞动画人才,如《冰雪奇缘》导演Chris Buck、《超能陆战队》导演Don Hall及《头脑特工队》导演Pete Docter等。

紧邻好莱坞的美国电影学院,人称电影人的摇篮电影界的哈佛耶鲁,多年霸榜《好莱坞报道》全美第一。

去年10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6部都有AFI毕业生的名字。

电影《小丑》编剧Scott Silver、《盗梦空间》摄影师Wally Pfister和布景师Douglas Mowat等都是该校校友。

AFI仅提供硕士学位,重实践,专业强,专业方向有导演、摄影、剪辑、制片、设计和编剧。

就读期间每个学生会参与制作4到10部影片,严格以好莱坞工业模式培养人才。

北美承制海外短剧最多、最早的工作室之一24K Onions,其创始人Crystal(杨博涵)、Edward(孙天泽)和多数团队成员都毕业于AFI,他们不仅制作了几十部海外短剧,还挖掘出了多位爆款演员。

图片

短剧大火后,从业者的学术背景也呈现跨界融合的特征。

南加大、纽大等影视传媒类专业(如电影制作、导演、编剧、数字媒体)毕业生占主导。

紧随其后的是名校文学类学生(如创意写作、比较文学等),他们凭借扎实的故事策划能力、台词剧本本土化以及跨文化改编破解了文科难就业的困境。

商科类毕业生也是促成短剧营销和转化的不可忽视的黑马。

短剧龙头ReelShort APP背后的Crazy Maple Studio公司CEO贾乔伊(Joey Jia),本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拿到工程学位,前往美国犹他大学读完了工程硕士,紧随着又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就读,是懂技术、又懂商业和领导管理的多面手。

图片
图源|领英)

除此之外,心理学研究叙事节奏、短剧人物心理,艺术史学生也能提升服化道精致度等等。

比如爆火短剧《在美国给大小姐当陪读》中的两位女主角,Isabella Kwok是纽大心理学在读生,Thea Li就读于众多明星母校—伯克利音乐学院,她们都是制片人从小红书上发帖物色到的。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段时间公布了失业率和未充分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前三都是艺术类和文科专业,商业艺术与平面设计也在其列。

图片

当美国职业演员和各个专业留学生都玩起了短剧,在这个有着完整产业链的圈里,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大展身手。

即便是号称要被AI取代、找不到工作的文科和艺术专业学生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依然有新的出路。

图片
从抗拒、妥协到重构,留学生的蜕变之路

心理落差,是每个进入短剧行业的在美留学生必过的门槛。

短剧的核心是“短、快、爽、赚”,单集时长在1到3分钟,每隔几十秒必设钩子,逆袭暴富复仇等爽点无数,粗制滥造几百集也不过一部电影短片。

花3到7天、用5到20万的低成本极有可能打造一部爆款,赚得盆满钵满。

这与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潜心制作的上万上亿投入的传统影视剧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对于梦想走深度、精品路线、讲究艺术性、创新性的名校毕业生而言,短剧被认为是对影视作品的亵渎。

流量算法和商业价值面前,艺术和思考似乎不值一提。

值得玩味的是,心理落差仅存在初期,当留学生真正深入短剧行业后,会慢慢从抗拒转为妥协,最后实现重构,重新定义自己、定义作品。

纽大电影系、南加大编剧系毕业的Aaa,10年前就有一个影视梦。

从中国落地洛杉矶的她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以短剧的方式进了好莱坞,又留在好莱坞。

起初她对短剧的认知也仅存在于节奏快、剧情狗血、毫无逻辑可言,但等到她自己创作时才发现,里面门道不简单,逐渐放下偏见。

她钻研受众,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情绪需求,明白相比长电影,短剧或许更适合现代观众的生存境况。

放下科班生和搞艺术的架子之后,她也理解了什么是创作的基本人文关怀,懂得尊重观众和价值观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出海短剧本地化过程中,她熟练操着中英文,变得更加自信。

图片
(图源|小红书@Aaa)

从不适应到主动求变的留学生不是少数。也有越来越多人为短剧内容升维,表达留学生的不易以及家国情怀,为留学生正名,这也在慢慢摆脱短剧的粗俗面貌。

图片

当然,步入短剧赛道并接受它,这波入行的留子既有想要磨练技能的意愿和念想,也更想要那份投资回报。

南加大现在本科就读一年成本是99139美元(约71万元),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已高达103448美元(约74万元),加州艺术学院和美国电影学院也都要七八万美元一年,四年读完至少三百万元没了。

失业和裁员潮下,粥多僧少的短剧何尝不是最好的出路?

有导演靠一部爆剧就能实现财富自由,普通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在这波红利下依然可以获得不菲的薪酬。

现在国内大厂名企都在进军短剧,比如前段时间京东为短剧运营岗开出了4.5万到7万的月薪,按年算最高可达百万,优质短剧人才十分稀缺。

对中西文化有深刻感知,同时又了解海外本土受众、熟知中文内容魅力,更有远大理想的中国留学生是短剧出海浪潮中的淘金者!

图片

图片
放下面子,找到自洽

最近短视频平台流行「自从做了XX之后,差点忘了自己以前是干嘛的」梗,引来无数人跟拍,开启“长衫说脱就脱、名校学历说放就放”的集体自我放飞和觉醒。

比如光鲜的主持人变身网络带货主播,日进斗金;清华美院服装设计高材生转行做纹眉师,收入翻倍;三甲医院医生改做正骨推拿,养活全家。

这种降维选择反而成就了某种意义上的觉醒。

就像名校留学生从拍高大上艺术电影,走向“霸总爱上我”的土嗨爽短剧,表面看是理想妥协,实则是卸下了精英教育的沉重包袱。

他们在流量时代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凭借真本事赚钱,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职业价值不在于形式高雅与否,而是能否得到认可,满足他人需求。

编辑:萝拉
排版:汤包